愛美是女士的天性,女性癌病患者除了關注治療效果,也很關心癌癥治療的副作用,尤其是對外觀的影響。
熱愛滑浪的陳小姐早前不幸患上乳癌,需要接受俗稱放療的放射治療。治療前她特別緊張,擔心放療后乳房皮膚會變黑,不可以再穿上漂亮泳裝滑浪。
傳統(tǒng)放療可能令皮膚變紅,如像曬傷,然后會變黑,亦有機會出現(xiàn)損傷、流血、結焦或潰瘍。
隨著放療技術的發(fā)展,利用最先進的高速螺旋放射治療系統(tǒng)(Tomotherapy)進行放療,精準控制輻射,對皮膚傷害大幅減少,能避免嚴重皮膚副作用,放療后皮膚不會變黑。
高速螺旋放射治療系統(tǒng)有別于傳統(tǒng)放射治療機,其獨特強度調控技術(IMRT),可以因應腫瘤靶區(qū)及周邊重要部位準確調校劑量,配合360度螺旋式放射,輻射分布做得更好,表皮所承受的劑量減少,就能保護乳房皮膚及鄰近健康組織,同時又能集中輻射直達乳房腫瘤,殺死癌細胞,達至理想的治療效果。
其實,除了皮膚這個在表面,能肉眼看到的保護,高速螺旋放射治療系統(tǒng)還保護到更重要的內部器官,即乳房下的肺及心臟。
根據(jù)哈佛醫(yī)學院去年一份研究報告指出,傳統(tǒng)放療完成后,病人心臟病發(fā)風險每年增加約1%,心臟衰竭風險亦同時增加;即病人存活時間愈長,心臟問題更見彰顯,放療時心臟受到的劑量愈高,風險就愈大。
而使用高速螺旋放射治療系統(tǒng),在物理學家更精準的放射治療設計下,心肺所承受的輻射劑量達到最低,病人日后患心臟病及肺炎等可致命副作用風險大幅下降,這正是精準放療在乳癌治療方面的關鍵和精髓。
來源:都市日報
陳作良
香港港安醫(yī)院腫瘤中心
首席物理學家及臨床服務高級顧問